夏始春余,绿满陇原,正是出游好时节。天水武山,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,以独特的魅力静候八方来客。这里人文底蕴深厚,千年石窟诉说着岁月故事;自然风光旖旎,丹霞奇峰与葱郁山林相映成趣;美丽乡村恬静祥和,尽显田园诗意;更有大片油菜花海灿烂盛放,织就金色的梦幻景象。诚邀您走进武山,漫步于山水之间,穿梭于岁月深处,感受它的别样风情,开启一场放飞心灵的旅行。
在陇中大地上,渭河川道与大南河交汇之处,有一个名为大柳树的村落。它地处武山县洛门镇东部,南面紧靠着巍峨的五龙山,地理位置得天独厚。这里平川广袤,地势平坦,土壤肥沃且水源充足,兼具依山傍水、川塬交错的自然优势,再加上交通便捷,无疑是一处宜居的好地方。
多年前,姐姐带着对新生活的憧憬,嫁入了大柳树村。从那一刻起,我与这个村子的缘分米乐yy易游体育,,便如同丝线般,悄然缠绕,越织越密,我也顺理成章地成了这里的常客。此后的岁月里,这座藏在渭河与大南河臂弯里的村庄,成了我生命中最温暖的驿站。在我的记忆深处,村里的人们总是带着武山人特有的实诚与热情。每次见面,他们那憨厚的笑容,就像冬日里的暖阳,瞬间驱散了陌生与隔阂。
谷雨过后,姐姐打来电话,邀我们一同去踏青赏花,我欣然应允。怀揣着对大柳树村美好的向往,我再度踏上那熟悉的旅程。
车子缓缓前行,窗外的景色令人心旷神怡。近处,是挨挨挤挤的蔬菜大棚,一股熟悉的香味随风飘散,还有各色的花朵在风中摇曳生姿,仿佛在向路人展示自己的娇艳。远处,五龙山山峦连绵起伏,山上的树木郁郁葱葱,深浅不一的绿色相互交织,给山峦披上了一件绚丽的锦袍。
目睹着沿途如诗的景色不断变幻,我对大柳树村的期待愈发浓烈。约莫40分钟后,我们便抵达村口。姐姐早已在那里翘首以盼。停好车后,我们步行前往村子。刚一踏入村口,一座翻修一新的“山”字形门楼便牢牢吸引住了我的目光。
这座门楼透着典雅古朴的韵味,顶端的兽脊犹如忠诚的卫士,庄严地守望着四方。门楼正中,“崇尚文明”四个红色大字鲜艳醒目,仿佛在诉说着村子对文明风尚的尊崇。门墙的左面,是一幅意境悠远的水墨山水,右面则是一幅清新雅致的水墨竹子,二者交相辉映,以独特的姿态迎接每一位远道而来的访客。
走进村里,主干道水渠边新修的花栏内鲜花绽放,色彩缤纷。道路两侧彩绘文化墙别具一格,紧扣“勤俭持家”“和谐邻里”等主题,墙画栩栩如生,无声地传递着生活的智慧与美好。
沿着道路继续前行,民居逐渐密集起来。脚踩这片承载着厚重历史的土地,一阵远古文明的气息扑面而来。整个村子布局规整有序,南北两纵,东西两横,宛如棋盘般方正;水渠南北贯通,似一条灵动的玉带环绕村庄。随处可见的垂柳随风摇曳,水渠边的院落里,有一棵大槐树,像一把巨伞,撑开在村庄的上空,为村庄增添了几分清新雅致的韵味。
来到村里清代进士举人的宅第,它们静静伫立在岁月的长河中,见证着大柳树村深厚的文脉传承。周围经过翻修后的庭院焕然一新,无论是朴素的平房,还是拔地而起的二三层楼房,大门都宽阔且讲究。门框上的对联,从内容到书写都颇为用心,或蕴含着对生活的美好期许,或彰显着家族的文化底蕴。许多人家门前种竹、种花,翠竹的挺拔与花朵的娇艳相得益彰,尽显主人高雅的生活品位。偶尔,一丛两丛蔷薇、凌霄调皮地翻过墙头,宛如热情的使者,仿佛在邀请人们推开院门,一探院内的旖旎风光。
深入参观后米乐yy易游体育,,我发现大柳树村与其他村落相比,有三处独特之处:一是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打造了花园,并摆放盆景奇石,庭院景致雅致;二是主房内悬挂着装裱的字画,其中不乏本县名家的墨宝,尽显深厚的文化底蕴;三是村庄卫生环境优良,充分展现出村民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。这些,正是我向往此地的缘由。
再往前走,便来到了大柳树村文化广场,这里是村民的活动娱乐中心,洋溢着满满的活力与热情。长廊柱上镌刻着农历二十四节气的诗句,字里行间流淌着古人对自然规律的深刻洞察与诗意表达;还有“十有武山”特色名片,生动概括了县内的风景名胜、历史人文资源和优秀地域文化。广场周围张贴着“中华一家亲”“忠孝传家”等主题宣传画,传递着积极向上的价值观,如同一股股暖流,温暖着每一个村民的心田。
接着,我们来到村党群服务中心三楼参观。大柳树村在20世纪50年代,因“户户垂杨、家家花圃”的整洁风貌获评“全国卫生模范村”。看到村委会墙上泛黄的奖状,我不禁肃然起敬。这些荣誉激励着村民传承良好卫生习惯与文明风尚,在新时代将卫生模范精神融入乡村振兴和精神文明建设,推动着村庄发展。
除了沿途那令人目不暇接的村间景致,于我而言,还有两处绝不容错过的胜地。其一是东华寺,它坐落于村西南角,始建于唐代。寺内古建筑群宏伟壮观,两棵千年古柳与古柏傲然挺立,记载寺庙历史的石碑静静诉说着过往。其二是东旱坪遗址,位于村东,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在这里,仰韶文化、辛店文化及秦汉、宋元等不同时期的文化遗迹层层叠叠,战国铁斧、车马坑及带有围沟的秦墓等考古发现,印证了此地作为“华夏第一县”冀县治所的重要历史地位。特别是出土的“子车戈”铭文,为研究秦人早期活动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。明清时期,因地处丝绸之路支线,村庄逐渐形成商贸聚落,现存的古驿道遗迹,仍能让人窥见当年的繁华景象。
大柳树村还留下红军长征的足迹。据村里老人讲述,1935年红军长征途经武山时,村民与红军之间“水缸满、院落净”的军民鱼水情,至今仍被后人传颂,成为一段佳话。这段故事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,镶嵌在大柳树村的历史长河中,熠熠生辉,彰显着军民之间深厚的情谊。
美好的时光总是转瞬即逝,暮色如纱幔般从天际垂落,温柔地将村子拥入怀中。炊烟与霞光交织,为青砖黛瓦、草木田垄都蒙上朦胧滤镜,白日的喧嚣悄然隐入渐浓的夜色,只余静谧在晚风里流淌。
在这里,我遇见了故乡,重逢了亲人。这里的一草一木、一砖一瓦,都承载着浓浓的乡愁。我把对乡村所有的思念化作一壶茶,慢慢煮,茶香四溢,那浓稠的乡韵便在唇齿间流转。氤氲的热气,是出发时怀揣的梦想;亮稠的汤色,是生命最初的温度与底色,让人沉醉其中,难以忘怀。大柳树村,不仅仅是一个村庄,更是我温暖的驿站,是我永远眷恋的地方。
2.所有原创作品,包括但不限于图片、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、信息等,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,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、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。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3.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(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)受理对接。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,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,联系电话。
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甘肃新媒体集团法律顾问:甘肃锐城律师事务所 陈灿律师; 甘肃每日传媒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法律顾问:甘肃荣庆律师事务所 吴天英律师